公司新闻

    牛气冲天好产业

    分享到:
    点击次数:347更新时间:打印此页关闭
    摘要:牛气冲天好产业

      牛气冲天好产业

      ——“顶乐”公司全产业链生态牧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尚梅

      对于“顶乐”公司的员工们来说,去年的年会着实振奋人心:公司已入驻合作社24家,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2000多万元,被指定为中国航天员牛肉专用基地。短短三年时间,公司先后建成顶乐伊禾肉类加工、北大鑫农有机益肥等6家分公司,成为武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养殖基地和国家储备肉活畜储备企业,形成集生物饲料加工、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一条龙的牛产业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农牧业提质增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

      宽敞整齐的场区、气派的办公大楼、全封闭式牛舍、现代化养殖设备设施,膘肥体壮的肉牛。3月25日,走进位于凉州区黄羊镇的武威市顶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三场,目之所及无不透露出现代生态牧业的魅力。

      一大早,凉州区奇盛源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文奇和工人们就开始在圈舍内忙碌,牛舍一天的工作从清晨的清扫、消毒开始。

      “合作社是2014年入驻顶乐的,目前存栏牛205头,平均年出栏400多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罗文奇说,入驻顶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是自己的明智之举,从牛犊引进、饲料配比、技术服务到出栏销售,由公司一揽子负责,自己只管按规程养好牛、算好账、收好钱。这种“支部+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让自己省心省力。

      “顶乐”公司副总宋晓辉告诉记者,自2015年起,公司先后引进凉州区富祥兴牧、永华兴牧等20家合作社入驻公司养殖园区开展肉牛养殖。按照“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运行模式和“规划设计、科技研发、饲料供应、标准养殖、牛源供应、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品质检验、冷链配送”的九统一科学管理方式为合作社创造一切养殖条件。针对合作社养殖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由总公司兰州顶乐餐饮服务公司以资金抵押做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的问题,带动凉州区周边农民养殖肉牛和种植饲草的积极性。

      “这几年,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仅自有牛肉面馆和火锅店一年需要肉牛4到5万头,公司原有的养殖基地和屠宰场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的需求。”宋晓辉指着一张公司规划图说,目前,在和平镇中庄村的顶乐牧业肉牛生产基地一场区已经吸纳和平镇周边2000多户养牛户入社;坐落于黄羊镇的二场区,入驻合作社10家,带动60户养殖户增收致富;三场区占地300亩,按照“高标准、连片式、双采光”标准,建成牛舍31座,入驻合作社14家。

      “只有延长产业链,才能让产业发展道路走得更稳。”“顶乐”公司负责人张斌说。

      土豆皮、菌根、酒糟、麦麸这些平日里被农户瞧不上眼的下脚料在“顶乐”成了抢手货。2016年初,“顶乐”集团所属的生物饲料加工中心与台湾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台湾饲料生产技术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科技优势,在和平镇建成全价料、生物料及发酵青贮饲料生产线,把土豆皮、菌根、酒糟、麦麸进行微生物低温发酵,加工生产富硒饲料,不断提高“顶乐牛肉”“顶乐富硒牛肉”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扩大销售渠道和销售量。目前生产线日产各类饲料20吨,可基本满足养殖基地饲料需求。

      为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全方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特别是精准扶贫对象,2014年7月29日,武威市顶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肉源基地及拉面师培训学校项目在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开工建设,学员毕业后全部由“顶乐”餐饮旗下的700多家牛肉拉面店解决就业。同时,公司引进台湾生物料发酵技术,利用牛粪、农作物下脚料及有益菌发酵生产有机肥,把牛粪加工成液态肥和固态肥,替代化肥销售给种植户。

     编辑:[樊醒民